风口到来?国内商超纷纷发力生鲜全渠道电商


  近日,京客隆首家生鲜门店“京捷生鲜”和首家“供港生鲜”体验店在北京开业引发关注。在当前电商冲击、各类成本高企压力下,国内传统零售业净利润连年下滑,生鲜作为集客能力最强的板块之一,无疑已成为各大商超扭转颓势布局的焦点。

国内商超纷纷发力生鲜

  北京市范围内,除了京客隆在东部默默地推进生鲜超市之外,还有几家也走在生鲜改革之路上:超市发今年重新定位业态,将门店重新划分为5个业态,分别是社区超市、生鲜超市、生活超市、食品超市、综合超市。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尝试做生鲜超市业态,今年正式开始拓展,目前包括改造门店和新开门店,一共8家生鲜超市;供港生鲜全国首家门店在朝阳区山水文园附近正式开业,目前囊括蔬果、肉禽、粮油等20多个品类近500种产品,预计今年10月前通过加盟方式在北京城区开到50家实体店;新发地旗下的生鲜超市按照规划也将在今年下半年将在丰台区开出第一家店。

  放大到全国范围看,武汉中百超市旗下的生鲜主题店“邻里生鲜”在6月底开业。“邻里生鲜”一改中百超市以往干货居多的形式,将生鲜产品比重大大提升,新店生鲜经营面积占全店50%以上,生鲜品种有600多种,其中蔬果就有150种以上。 据了解,中百超市未来还将陆续把部分店面改建为“邻里生鲜”。 山西美特好连锁超市将在今年开设60家生鲜小型门店“小蛙店”。“小蛙店”,是一种商圈半径为500米左右、经营面积为300平方米左右、可提供2000余种商品专注满足社区居民一日三餐需求的生鲜便利店。

十年之前,家乐福“死”得很惨

  商超巨头家乐福旗下冠军超市(Champion Supermarket)曾是欧洲最大的食品生鲜超市。高峰时期,冠军曾在全球10个国家开出多达2000多家超市。

  2004年,家乐福与首联集团建立合资企业,共同尝试在北京发展连锁生鲜超市,将冠军超市品牌引入北京。北京首家冠军超市于2004年4月29日开业,该超市分地上和地下两层,近3000平方米的卖场内所售卖商品90%是食品,包括蔬菜、水果、肉类、海鲜等生鲜食品及各类干食一应俱全。此后双方先后在北京共开设了8家门店,还曾雄心勃勃地计划于2008年前在中国开40至50家店,并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但由于冠军超市不能完全融入家乐福的物流体系和对当地环境不适应,陷入亏损泥淖,自2006年6月底起,家乐福停止了冠军超市在北京的经营。家乐福原本对中国生鲜市场的美好愿景也自此幻灭。

布局生鲜,高瞻远瞩还是被逼无奈?

  据业内介绍,目前国内生鲜市场大约在5万亿元左右,而线上份额最多占3%。实体的生鲜超市存在巨大的潜力,传统商超布局生鲜也是大势使然。

  但布局生鲜似乎也是由于整个零售业在电商冲击下利润被连年压缩而行的一步险棋。以京客隆为例,京客隆2016年一季报净利2092.5万元同比减少22.33%。在此之前,2012-2015年,京客隆的净利润分别下降50%、45.7%、27.6%、39.8%,连续四年下降。实际上,整体零售行业都呈现此种疲态。布局生鲜成为扭转颓势的最好出路,生鲜品类最能抵抗电商冲击,消费黏性大,同时传统超市累积的采购和供应链优势也足以支撑商品运营。

布局生鲜对于传统商超来说,压力与动力并存。

相对于生鲜电商,商超运营相对成熟

  据《2014-2015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国内农产品电商接近4000家,但是其中仅只有1%能够盈利,其中7%巨额亏损、88%略亏、4%持平。生鲜电商的存活状况并不乐观,仅2015年就倒下了包括菜管家、鲜品会等10几家生鲜电商。此前亿欧2016中国互联网 创业创新大会上,大咖们对生鲜电商行业现状及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总结出生鲜电商死亡的症结就在于达不到供应链、冷链系统、物流的门槛要求。

  生鲜品类毛利低、损耗大,传统超市在运营时一直是以生鲜带人气、日用百货类商品赚利润,一般情况下,生鲜综合毛利在15%以下,而日用百货类可以达到30%以上,将生鲜部分单独出来以专业店的形式运营,对于门店来说有不小的盈利压力。但纵观上述涉足生鲜超市的品牌,都依托于原有的超市品牌,比如京捷生鲜之于京客隆、邻里生鲜之于中百超市、小蛙店之于美特好、生鲜传奇之于乐城超市、厨鲜生之于金好来,有母品牌依靠便意味着新业态可以共享原有的采购和供应链资源这两个高门槛要素。一般来说,大型商超已经在全国建立多个采购种植基地,大宗生鲜农产品基本实现了源头采购,这对于保障生鲜供应和价格稳定来说,具有极大的优势。再加上大型商超拥有成熟的仓储和物流,对于控制损耗来节约成本也是电商所不具备的。

  大型商超多年的积累是“大跃进式”发展的生鲜电商无法比拟的。


掌握青石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更多详情,获取专业技术支持

blob.png

您可以随时联系我们!